读书与推荐书籍
1.读书的好处有什么?
第一是省钱,30块大概是7个小时网吧上网的费用,大多数的书籍也是这个价,一本书来说看一天到两天是常态,读书与打麻将之类的休闲娱乐手段相比,支出是固定,而不是随机,从计划角度来说,培养读书这个爱好有利于现金流的稳定。
第二静心,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如果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信息的真假与对信息的取舍,那么大量的信息流会让人更加迷茫,更加浮躁,但是书籍讲的东西是有逻辑性递进关系,不会像抖音只是一个15秒的持续。

第三是锻炼脑子,阅读的过程是将枯燥的文字想象成画面,在观看电影《指环王》之后,再去看《指环王》小说,读下来就会很顺畅,这是一种记忆的再现,在看一些小说之后,又去看漫画,动画,插图等其他表现手法,脑中的想象与实际画面不相符,视频就是十五秒的信息输入,阅读就是一定的信息输入与信息处理,明显是后者占用内存与CPU更多。
2.畅销书,学术专著,教科书三者的优劣?
如果你没有读书的习惯,我建议先去看看畅销书,大多数人能看懂,一般来说没有没有太大的阅读门槛(一定的专业知识),一般用例子而不是专业术语,畅销书范围是以人为单位,而不是以非人(一段历史,或者学科知识)为单位,人更容易联想,觉得书上的知识能在生活中给予帮助。
学术专著的优点,很专业,大量的专业术语,图表,数据,你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你是看不懂的,如果说学术专著的例子与例子分析是1:10,畅销书大概是1:3左右。

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讲了一份在明代古墓 土的戏文中关于关羽父子故事,来分析出中国非官方文化——游民文化一些特点,例子不是很少见(明代戏文,再加上其故事逻辑很反叛,和当时的官方逻辑相反),其后的分析占了两三页,并且反常识。
教科书的优点就是系统 习,用大量的习题进行强化知识点的记忆,缺点就是慢,生活工作之后,运用这些知识的情况是真的少。
3.有什么推荐的书吗?
看读者的兴趣,我看过的一些好书。
如果你对国外政治感兴趣,先去看看《是,大臣》与《是,首相》两部电视剧,再看亨廷顿的《谁是美国人》,看大师如何理解与解决美国面临的问题。
如果你对经济感兴趣,先看看《经济学通识课》,再看看《监守自盗》,《大空头》,《大而不倒》三部电影,然后再看《涛动周期论》,经济最好玩的地方就是经济危机阶段,这个阶段的现象很刺激,很好玩。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先看看《明朝那些事》,然后再去看《中国历史年表》与《上下五百年》,进一步去看傅乐成的《中国通史》,渤海小吏这个自媒体的文章也还不错。
如果你对计算机感兴趣,推荐《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这三本是基础。
如果你是学生,我建议看看小说,名著与网文都行,这类书是有助于培养读书习惯。
如果你是社畜,我建议你去看《厚黑学》,其分析故事逻辑与社会有相似的地方,例子与分析比例不大,故事来源与现实生活与历史故事,阅读门槛不高并且对生活有帮助。
4.那么有没有不推荐读的书?
《21世纪资本论》,《毛 选集》,《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三部大部头。

《21世纪资本论》的阅读难点在于大量的数据图表(不但枯燥而且需要一定知识门槛),需要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
《毛 选集》的阅读难点在于需要对社会有一定了解(至少工作过)与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阅读难点在于这本书的主要逻辑就是违反大多数人认知中的中国文化,反常识但是又存在历史之中的。
5.作者现在还有阅读的习惯吗?
阅读还是有的,但是抽不出时间来看书,没有成系统的阅读,但是碎片化的阅读还是有的。
互联网时代,一定要静心,静下心才能分辨信息的真假,研究事物的趋势与逻辑。
工作之后,我建议还是去读《厚黑学》,因为这个东西不太需要想象力,遭遇的有些事情真的是按照《厚黑学》中的逻辑发展的。
人看不进书,多半是书本没有能为他带来价值,书上的知识没有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人又为什么要花费时间与精力读书了?
下周更新《小辣谈躺平——原因分析》,敬请期待。
原文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502200
原创文章,作者:xyhu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yhun.com/7902.html